*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利好优配
速看!“2025头痛大会”精华汇总,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5年5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头痛大会”在江苏南京盛大召开。此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汇聚国内外千余名头痛和疼痛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围绕头痛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发病机制等领域展开学术探讨与分享。
其中,偏头痛作为一种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导致的高度失能的发作性疾病,已影响全球超过十亿人,疾病负担极为沉重[1]。在“2025头痛大会”上,与会专家也围绕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理念革新、共病管理以及患者管理等方面展开了交流。
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理念革新:
从止痛到全方位管理
在大会主旨会场的偏头痛诊疗新理念部分,与会专家重点探讨了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策略的更新与发展。
●急性期治疗理念革新:
2024年发布的《中国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2024版指南”)提出偏头痛急性期三大核心治疗目标分别为:快速且持续地解除头痛及相关伴随症状,恢复生活、职业、学习及社会能力;兼顾急性期症状的快速有效控制与长期用药过程中对头痛发作频率的管理,避免反复、频繁服药;以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经济及医疗资源消耗[1]。
●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现状:
然而,目前偏头痛急性期治疗仍然面临诸多困境:约71%的偏头痛患者急性治疗响应不足[2],尤其在快速起效、持久缓解方面,治疗更不理想[3];约17.7%的偏头痛患者存在急性期药物过度使用(MO)[4];且约43%的偏头痛患者在服药24h内出现不良反应[5]。其中,(NSAIDs)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头晕、耳鸣、感觉异常等;曲普坦类药物也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因此,亟须更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契合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理念革新的要求。
●急性期治疗药物新选择: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偏头痛相关研究进展,特别是(CGRP)等新型治疗靶点的发现,偏头痛的治疗手段日益更新[6]。其中,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成人有或无先兆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代表药物有瑞美吉泮、乌布吉泮*和扎维吉泮*[1]。(*尚未在中国大陆上市,相关信息来源于科学文献,仅供学术探讨)
研究显示,按需服用瑞美吉泮可快速持久缓解偏头痛及相关最困扰症状(MBS):45分钟后疼痛缓解及无MBS、90分钟达到无痛、1小时恢复患者正常功能以及给药2~48小时持续无痛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安慰剂组,24h内无需补救用药的患者比例高达94.8%,且耐受性与安全性良好[7-9]。此外,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按需服用瑞美吉泮可以减少患者每月偏头痛天数(MMDs)[10-11]。
基于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2024版指南在药物疗效评价标准中,将治疗后无头疼复发或未进一步服用镇痛药物时间延伸至48h。同时指南也强调,无论选择何种急性期治疗,都应在头痛出现后尽早使用,以提高急性期药物的疗效[1],而前驱期应用吉泮类药物可以减少偏头痛出现的概率,显著降低治疗后24h内的失能率[1],这实现了从改善症状到急性治疗的全方位管理,高度契合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理念的革新目标。
共病管理:
卒中、PFO与偏头痛的复杂关联
偏头痛不仅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癫痫、眩晕等存在共病关系[6,12],还与卒中以及卵圆孔未闭(PFO)密不可分[13-14]。在偏头痛共病分会场,与会专家也重点探讨了偏头痛与卒中和PFO的关系。
●偏头痛与卒中:
偏头痛是卒中最重要的非传统风险因素[13]。研究表明,先兆性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有关(OR/RR = 2.17; 95% CI 1.78~2.64)[15];每年发作12次以上可能伴有视觉先兆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其卒中风险是无偏头痛病史女性的1.7倍(95% CI 1.1~2.8)[16];并且血清CGRP水平升高,也可增加偏头痛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17]。偏头痛导致卒中风险增加的可能因素包括高凝、低灌注、内皮功能障碍、栓塞、遗传及部分偏头痛治疗药物(如NSAIDs、曲普坦类以及麦角胺类)[13]。
●偏头痛与PFO:利好优配
PFO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与偏头痛密切相关[14]。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PFO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54倍,而PFO人群偏头痛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5.13倍[18]。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微栓子假说、致头痛因子分流、血小板激活、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异常以及遗传因素有关[19]。《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对于PFO相关偏头痛,目前药物和生活方式改善仍是预防及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策略[18]。
●临床管理启示:
《2024 ASA/AH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指出,对于18~64岁偏头痛患者,无论有无先兆,都建议评估和调整血管危险因素以降低该人群的卒中风险(1级推荐)[20]。基于偏头痛与卒中和PFO的关系,偏头痛治疗药物的选择应考虑心脑血管的安全性。
部分NSAIDs可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及心衰发生风险[21],且与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显著相关[22];曲普坦类药物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禁用于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外周血管病以及不易控制的高血压等患者[6];麦角胺或双氢麦角胺可持续收缩血管,引起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缺血,且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1,23]。
与上述药物不同的是,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无直接收缩血管的作用,仅可抑制CGRP诱导的血管扩张,目前尚未发现其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文献报道[1]。其中硫酸瑞美吉泮口崩片已于2024年1月23日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人有或无先兆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24]。
偏头痛患者管理:
聚焦MO/MOH与指南建议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患者每年经济负担是偏头痛的3倍,是紧张型头痛的10 倍,疾病负担更为沉重[25]。然而,我国MOH患者诊断正确率仅为0.8%,确诊中位时间长达4年,且医患知晓率低、诊疗不规范、漏诊误诊率高、治疗效果欠佳等问题仍然突出[25]。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次大会在继发性头痛诊疗分会场宣布我国MOH联盟成立,旨在提升头痛患者的诊疗水平。
在头痛疾病管理分会场,与会专家也重点探讨了偏头痛急性期规范用药的问题。
●偏头痛急性期治疗亟须关注MO和MOH: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可能发展为MOH的原发性头痛类型[25],然而我国仍有11.7%的偏头痛患者存在MO[26],而与无MO患者相比,MO患者每月头痛天数更多,偏头痛症状更重,且与MOH的发展相关[27]。因此,应关注偏头痛急性期药物的过度使用和MOH,兼顾风险与获益。
●规范偏头痛用药,减少MOH:
2024版指南强调,偏头痛急性期用药需避免MO,其中NSAIDs、对乙酰氨基酚、拉米地坦、曲普坦类、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麦角类、阿片类及含巴比妥类药物均有明确的用药频率限制[1]。而一项开放标签长期*安全性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按需服用瑞美吉泮52周,未发现增加MOH风险[28];且真实世界研究也证实,对于既往存在MOH的偏头痛患者按需服用瑞美吉泮后,在不同时间随访时,患者MOH时点患病率较基线均有下降[29]。(注:*尚未确定在30天内使用超过18次的安全性)
●指南建议:
2024版指南指出,目前尚无吉泮类药物引起MOH风险的数据,其中瑞美吉泮可能更适合高MOH风险以及MOH患者的急性期治疗[1];《中国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指出,吉泮类药物,如瑞美吉泮,最新研究提示长期按需使用后并未增加MOH患病风险,还可以降低其他易引发MOH药物(如阿片类、巴比妥类等)的使用量;对于那些需要频繁使用急性止痛药物、MOH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吉泮类药物可作为优选[25]。
此外,在“2025 头痛大会” 上,《头痛问诊要领中国专家建议2025》、《偏头痛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国专家共识》以及《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患者版)》三大临床实践革新成果也在此次大会上进行了解读,为我国头痛防治事业注入新动能。
小结
偏头痛作为位列第二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疾病负担沉重[6]。此次“2025头痛大会”,与会专家围绕偏头痛诊疗展开多维度深入探讨,为提升我国偏头痛诊疗水平带来新契机。
●在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理念方面,2024版指南提出三大核心目标,打破仅止痛的治疗局限,追求全方位管理,而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有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药物。
●在偏头痛的共病管理方面利好优配,偏头痛与卒中和PFO关系密切,因此偏头痛患者需谨慎评估心脑血管风险,而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或可为存在心脑血管风险的成人偏头痛患者的急性期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在患者管理方面,我国偏头痛患者MO和MOH 问题突出,因此急性期规范用药刻不容缓,而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被指南推荐更适合高MOH风险以及MOH患者的急性期治疗。
此外,“2025头痛大会”上解读的多项临床实践成果,为我国头痛患者的防治提供了更规范、科学的指导,有望推动我国头痛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切实减轻头痛患者的痛苦与疾病负担。
左:瑞 美吉泮说明书;右:瑞美吉泮用药指南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此资料应仅在其原始链接位置观看。对于经其他途径查看到的内容,辉瑞不承担责任。请扫描文档旁边二维码,以获得瑞美吉泮说明书信息与用药指南二维码。
审批号:PP-NNT-CHN-1563
到期日:2027-5-21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指南(第一版)[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4,30(10):721-734.
[2]Lipton RB, Fanning KM, Serrano D, et al. Ineffective acute treatment of episodic migraine is associated with new-onset chronic migrainel[J]. Neurology. 2015 Feb 17;84(7):688-95.
[3]Serrano D, Buse DC, Manack Adams A,et al. Acute treatment optimization in episodic and chronic migraine: results of the American Migraine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AMPP) Study[J]. Headache. 2015 Apr;55(4):502-18.
[4]Schwedt TJ, Buse DC, Argoff CE, et al. Medication Overuse and Headache Burden: Results From the CaMEO Study[J]. Neurol Clin Pract. 2021 Jun;11(3):216-226.
[5]Derry CJ, Derry S, Moore RA. Sumatriptan (oral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for acute migraine attacks in adul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Feb 15;2012(2):CD008615.
[6]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28(12):881-898.
[7]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Headache Society's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June 9-12, 2022 Denver, CO and Virtual.
[8]Yu S, Kim B K, Guo A,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imegepant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China and South Korea: a phase 3,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Neurol, 2023,22(6):476-484.
[9]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Congress (IHC), September 14–17, 2023, Seoul, South Korea,IHC23-PO-207
[10]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Congress (IHC), September 14–17, 2023, Seoul, South Korea,IHC23-PO-216.
[11]Monthly migraine days, tablet uti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real world use of rimegepant among Chinese adults(NCT05709106).
[12]张月战,徐峰. 偏头痛共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60-364.
[13]Leppert M H, Poisson S N, Scarbro S, et al.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okes Among Young Adults by Sex and Age Group: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J].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2024,17(4):e10307.
[14]万林姗, 宋秀娟, 刘燕燕, 等. 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3,33(10):48-54.
[15]Zhang S, Liu H, Shi T. Association between migraine and risk of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22,43(8):4875-4889.
[16]MacClellan LR, Giles W, Cole J, et al. Probable migraine with visual aura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the stroke prevention in young women study[J]. Stroke, 2007,38(9):2438-2445.
[17]包泽岩, 胡琼力, 庄思典, 等. 偏头痛病人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 安徽医药, 2023,27(09):1809-1814.
[1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52(4):369-383.
[19]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 张玉顺, 等. 卵圆孔未闭相关非卒中性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J]. 心脏杂志, 2024,36(2):125-134.
[20]Bushnell C, Kernan WN, Sharrief AZ, et al. 2024 Guideline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 2024 Dec;55(12):e344-e424.
[21]Bhala N, Emberson J, Merhi A, et al. Vascular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ffects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meta-analyse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13,382(9894):769-779.
[22]Md Mohaimenul I, Tahmina Nasrin P, Bruno Andreas W, et al. Risk of Hemorrhagic Stroke in Patients Exposed to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Neuroepidemiology, 2018, 51(0):166-176.
[23]臧佳丽,谭戈. 偏头痛与卒中共病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2023,13(6):9145-9153.
[2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硫酸瑞美吉泮口崩片获批证明文件.
[25]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4,(12):881-896.
[26]Li X, Zhou J, Tan G, Wang Y, 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migraine: a clinic-based study in China[J]. J Neurol Sci. 2012 ,315(1-2):89-92.
[27]Schwedt TJ, Alam A, Reed ML,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medication overuse in people with migraine: results from the 2017 migraine in America symptoms and treatment (MAST) study[J]. J Headache Pain. 2018 May 24;19(1):38.
[28]Johnston K, Harris L, Powell L,et al. Monthly migraine days, tablet utiliz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ssociated with Rimegepant - post hoc results from an open label safety study (BHV3000-201)[J]. J Headache Pain. 2022 Jan 17;23(1):10.
[29]Presented atthe 2022 American Headache Society,July9–12, 2022, Aurora, CO,P-90.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