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老楼加梯3000台。
上半年已完成2038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申城老楼加梯,充分运用制度工具箱,以制度和技术供给实现民生改善的价值追求,为城市更新带来诸多启示。其中,加梯后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让老楼加梯真正实现后顾无忧信悦网配资,尤为值得推广。
今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如今看看全市各区进度,黄浦名列第一——已累计加装432台,适合加梯门栋完成率达到67.7%;累计推进49个规模化加梯小区,其中24个小区已完成小区适合加梯门栋全覆盖。
老楼加梯,进度快、全覆盖,固然不容易,但最令人关注的,还是“梯管家”制度。前年,黄浦区推出全市首个“梯管家”加梯管理经费托管平台,并明确老楼加梯后由物业公司接管电梯。为啥一定要推出“梯管家”呢?说个小故事就明白了。
五里桥路上,居民吴兴元是楼组加梯牵头人。当初下决心装电梯,直接原因是楼里有位老人患了尿毒症,要定时去医院做透析,每次上楼下楼,太痛苦。老吴热心,大家齐心,终于用上新电梯。但后续该怎么维护呢?电梯可是特种设备,就算居民再热心,也干不了电梯维保这件事。此外,政府补贴的20多万元中信悦网配资,有10万元存在专属账户,专门用于电梯日常维护。若干年后10万元用完了,怎么办?到时,电梯维护费用是纳入每月的物业管理费,还是再筹集资金专款专用?
这一连串的问题,就好比“甜蜜的烦恼”,曾是申城所有热心加梯居民共同的烦恼。没有电梯的时候,加梯是难题。有了电梯,靠谱的维保也是件必须解决的事。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迄今,黄浦区10个街道233个加梯楼栋已开通“梯管家”账户,电梯装好了,就由物业公司来接管,负责日常对接电梯维保单位。同时,数字赋能,持续完善加装后管理,黄浦还专门设立了加梯运维中心,在应急管理平台中应用“智慧电梯”系统,统一管理设备运行、安全保障、居民反馈等一系列要紧事。
至于将来的电梯维护费用,无论是纳入每个月的物业管理费,还是再筹集专款专用,都可以因地制宜。若是想得再长远一点,20年后,电梯又要更新了,钱从何来?除了政府补贴、维修资金、个人自筹,今年申城最新出台的办法是——公积金,让老楼加梯好用,电梯更新也好用。
一部电梯从无到有,从崭新到老旧再到焕新,本身就是特种设备在社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老楼加梯到电梯更新,也都是城市更新的社区实践,目标所向皆为切实提升民生福祉。因此,作为政府实事项目,老楼加梯,不只要关注数量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更应着力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制度设计,把好事办好,行稳致远。
无论是“梯管家”,还是“智慧电梯”系统,都是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具箱,未雨绸缪,难能可贵。城市更新进程中,让制度设计更具前瞻性,用足用好工具箱,才能让居民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踏踏实实触手可及。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刘歆摄影信悦网配资
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